当前,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随着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以及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劳动关系矛盾已经进入易发期和多发期。妥善处理当前劳动关系的突出矛盾,事关广大职工切身利益,事关企业发展和社会稳定。
笔者在入职后一直从事劳动关系方面的工作,接触最多的就是劳动合同的争议,根据接待劳动者咨询综合来看,我国今年经济形势相比往年有下降的趋势,劳动密集型产业(比如“传统制造业”)市场低迷,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关系较为紧张。我们知道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是劳动合同关系,劳动合同制度是维护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和生产工作秩序的基石,但因劳动密集型产业低迷的近况,许多企业为了存续,会违反劳动合同,从而引起大量纠纷,导致社会的不稳定,至此我深深感受到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高度重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如今企业的劳动关系不太和谐,劳动者不积极、有怨气,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不公平造成的。在当今形势下,企业为争取利益,可能会出现资强劳弱的不公平现象,导致劳资双方不对等,出现违反劳动合同的行为,所以笔者认为最直接维护员工合法权益的是公平。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责任除了为股东追求利润外,也应该考虑相关利益人,即影响和受影响于企业行为的各方的利益。其中,员工利益是企业社会责任中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内容。员工权益在员工的基本劳动条件上主要集中表现在生产条件、生产安全、职业危害、加班、劳动关系紧张、员工基本权益保障这六个方面。以下是笔者对上述问题作出的建议:
一、以公平促和谐
建立平等的劳动关系,以公平为原则,维护员工利益是大势所趋,公平是劳资关系平稳运行的基础,是劳资双方的“互利共赢”、“双赢共生”的前提。
1、建立平等的劳动关系。为了充分保证劳动者知情权,企业在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
2、强化和完善企业的民主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企业的员工代表大会或员工大会制度,强化与企业工会组织的沟通,积极支持企业工会的活动,保障并尊重工会组织在调整劳动关中的职权,遵循平等合作原则,充分发挥民主管理形式在实现劳动关系稳定中运行机制中的功能。进一步健全完善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商、劳动争议调解等制度,民主管理可以实现劳动关系运行中的自行协调和事前协调,预防劳动争议。
3、完善劳动关系管理体制,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员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员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员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员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企业应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二、以发展促和谐
企业的发展是和谐的重中之中,企业的和谐是发展的重要保障,充分发挥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实现企业和谐发展的根本因素。
1、积极为员工创造干事业的平台,引导员工不断增强能力和提升技能,在为企业发展做贡献中体现自我价值,实现自身利益。通过了解员工的认知动机、期望等心理与员工沟通思想和情感,使员工理解企业发展的远景,进而凝聚群体合力,焕发出员工的自主创新精神,推动企业的良性发展。一方面,企业的领导者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实现员工自身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必须心系劳动者,全面了解员工的诉求,特别是工资发放、奖金分配、福利待遇等利益冲突方面的诉求,使企业与员工真正互相理解,双赢共生。
2、积极教育引导企业牢固树立“劳资一家亲”的经营理念,真正把员工作为企业的财富来看待,积极为员工提供贴近生产工作实际的素质、技术、技能培训,实现员工个人能力的提高。
3、营造积极进取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作为精神激励的主要手段,应充分发挥激励、沟通、内聚和导向功能,促进形成企业和员工共同的宗旨、理念和价值观以及道德行为准则,引导企业和员工的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以稳定促和谐
没有稳定就谈不上和谐。一个员工连接一个家庭,解决好员工的实际困难,就为企业解除了后顾之忧,构建和谐社会就有了基础。企业应紧紧抓住员工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必须密切联系员工,听取员工的意见和要求,关心员工的生活,解决好员工的实际困难。员工没有后顾之忧,才能安心工作,才能稳定员工队伍,促进和谐劳动关系。